close
大家都知道,馬克思所說的無產階級革命並未在西方社會發生,

原因是為什麼呢?

是資本家大發善心,不再剝削勞工嗎?

還是政府介入,使得人人有飯吃呢?

管理學大師彼得.杜拉克提出一個出人意料的看法。

他認為工作研究始祖 泰勒的貢獻最大,因為工作研究的導入,使用勞工的生產力可以在短時間內大幅增加。

從而提升薪資水準,連帶的勞工的購買力也大增,良性循環的結果,使西方社會沒有發生無產階級革命。

但現在問題來了,對知識工作者而言,讀完大學後,就會比生產線的藍領階級更有生產力嗎?

很顯然的不是如此啊?若是案子沒完成,生產力可以說是零,生產線技術員至少每天都在生產。

另一方面,做辦公桌的如果只會做routine的工作,照著前人的作法執行,

那生產力和其他人並無差別,怎麼跟老闆要加薪呢?

那如何才能有生產力呢?

杜拉克說,針對品質為主導的工作,我們還不知道如何分析流程,只知道「怎麼做才能奏效?」

對於質量並重的工作,除了知道怎樣做才能奏效外,還需要對流程進行分析。

大家可能聽的有點迷糊,讓我試著來解讀一下。

杜拉克的意思是說,做什麼事要有一套好的做事方法,就像生產線的標準作業程序(SOP)一樣。

所有人只要照著標準作業程序做,生產力都會比不按程序做的人來得高。

舉個例子來說,要從台北到台南,目前最快的方法是做高鐵,最慢的大概是用爬的吧。

坐高鐵就像是用比較好的做事方法。

既然技術員有SOP教,那知識型工作者有沒有?

以我的認知,我做的流程改善領域應該是有的,其他的領域我就不確定了。

試著去學好的做事方法,不需要自己去模索,

應該沒人會為了去坐高鐵,就去研發怎麼製造高鐵列車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edr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