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代末,日本洋聯的西鐵獅出現了一個傳奇的人物-稻尾和久。

在那個職棒沒有分工的年代,他一人扛起了西鐵獅,殺入了季後賽。

在1958年季後賽系列後,“稻尾、稻尾、雨、稻尾“跟“神樣、佛樣、稻尾樣“開始流傳。

回到正題,稻尾有一項出名的配球方式-反推配球。

大略說一下「反推配球」的精神,先設定好要在第幾球、那個位置、那種球路,使打者出局,

然後再往前推前幾個球要如何配球,讓最後一球可以騙過打者,使打者出局。

 

若我們回顧一下前一篇的種田時間管理,它只存在一個起點和一個終點,前人已找出一條平均結果比較好的路徑,大家都照著安排好的路徑走。

而「反推配球」則是更複雜的狀況,終點有好幾個,要根據不同的終點和起點,設計出最佳的路徑。

那這對知識工作者來說,有什麼影響呢?

首先,在組織內,知識工作者的任務是由別人指定的。加上杜拉克認定的知識工作者,是個比任何人都更瞭解自己工作的人,知道對任務最有利的作法。

因此當知識工作者收到任務後,需要和任務指派者討論這項任務的詳細內容,根據任務的情境,設計出最佳的程序作法。

敏銳一點的讀者可能會發現,為了要根據不同的情境設計相對應的程序,研習領域內不同工作技巧顯然是必需的。

比較有效益的作法可能是,採類似「品管圈」方式集合這一群人共同研發工作技巧或由教育訓練來學習。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edr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